法讯网特约评论员 孙金栋
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胡锦涛做客人民网网聊时所注册的ID,网页自动生成实名微博。
近日被人民网证实,只有登录一次人民网微博,才能令账号在人民网微博中激活并生效,并且通过认证才能得到“人”字标记。客服还表示,“胡锦涛的微博”中的个人介绍,人民网微博系统并非能自动生成。
据此,网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网个人微博的关注。在为之一振中,再次激起粉丝如潮,结果博文未出,网已挤爆,只能暂时关闭。(2月23日扬子晚报)
在这之前,当有网文乐观地“坐等涛哥发微博”时,本人就觉得国家领袖开微博、发博文多有不妥。
从广义上讲,总书记是我们的网友,但从网络信息的公开性和无国界性,为了国家的安全,国家领袖又失去了许多披露个人信息的自由。
国家领袖的家庭生活、个人情绪、起居踪迹,从来都是国际情报机关寻觅和窥视的重要内容。不加控制地在微博上表露,显然违背国家保密法。
此外,作为总书记对国际、国内重大时事的评说,涉及外交和国家决策。那怕片言只语,都会造成重大影响。这样的文字落到微博上,稍有闪失,就将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。
个人微博,除了谈生活、评时事,剩下虚拟的交朋友。无国界的网友之间,就象林子大了一样,什么鸟儿都会有。作为国家领导人,这样的网友也是不能轻易交的。这与疑神疑鬼、不相信群众无关,这是网络虚拟性无法避免的。
因此,本人认为,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高级干部不宜开辟网络个人微博。